羅超林 彭剛 曾榮 蔣紹輝 董星 王濤
(西南科技大學后勤集團,四川綿陽,621000)
摘要:節約型公共示范單位評價標準(公共標準)是指導全國公共機構節約示范單位建設的標準,四川省高校節約型校園評價標準(2017試行)(校園標準)是主要針對四川省范圍內高校節約型校園建設的評價規范,探討二者之間的兼容性有重要的意義。兩個標準在評價單元、評價項目、賦值權重以及一些具體內容上有所不同,但校園標準遵循和繼承了公共標準的總體評價思路、總體框架、評價模式以及大部分評價內容。公共標準具有普遍指導意義,校園標準特色鮮明、針對型強,是在公共標準指導下的根據高校節約型校園建設具體實際情況的進一步完善。因此從總體上看,公共標準是兼容校園標準的,校園標準是公共標準的有益補充,體現了節能工作的新發展,能為公共標準的進一步完善和修訂提供參考。同時校園標準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適當調整。
關鍵詞: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評價標準;四川省高校節約型校園評價標準;兼容性
節約型公共示范單位評價標準2013年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印發(以下簡稱公共標準),是一個指導全國公共機構節約示范的普遍標準。四川省高校節約型校園評價標準(2017試行)(以下簡稱校園標準)由四川省教育廳2017年印發,主要針對四川省范圍內高校節約型校園建設的評價規范,突出體現四川高校節約型校園建設的特殊性。二者之間的兼容性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高校屬于公共機構的范疇,但有其特殊性
公共機構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財政性資金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如各級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醫院、學校、文化體育科技類場館等,因此高校屬于公共機構的范疇。
1.1高等學校性質的特殊性
高校主要由教職工和學生組成,教職工是服務者,服務于學生的成才,同時教職工又是教育者,指導學生學習,規范學生的行為。學生是學校的服務對象,同時又是受教者。高校同其他各級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公共管理職能有明顯的不同。一般情況下單一的公共服務機構比單一的高校用能人數小得多。
1.2高校能源資源消耗的特殊性
1.2.1 能源資源消耗主體和消耗類型
其他公共機構的主要以能源消耗為主,水資源消耗少,而高校除能源消耗大以外,水資源消耗遠大于公共機構。其他公共機構能源消耗的主體主要是管理者為公共服務而使用的設施設備用能,而高校能源消耗的主體主要是跟學生相關的教學、實驗和生活用能。
1.2.2 能源消耗增長趨勢
其他公共機構的能耗一般處于比較穩定的范圍,整體呈下降趨勢,而目前學校的能耗指標由于學校生活設施的改善、大型實驗設備的增加能耗指標呈明顯的上升趨勢。
1.2.3不同類型的高校能耗絕對指標差異大
按教育部對學科門的劃分和大學各學科門類的比例,一般將現有大學分為綜合類、文理類、理科類、文科類、理學類、工學類、農學類、醫學類、法學類、文學類、管理類、體育類、藝術類等13類。其中,文科類、管理類、體育類、藝術類、法學類、文學類的大學能耗指標相對較低,而其他類高校因為有太多的實驗設施設備能耗指標相對較高。其他公共機構組成和能耗絕對指標差異不大。
2兩個評價標準的基本結構和內容
2.1公共標準的特點
該標準分為基礎指標和附加指標,基礎指標5個評價單元,包括能源資源消耗指標、管理制度與實施、建筑及設備系統節能、節約用水和綠色消費?;A指標可以分為兩大指標體系:公共節能運行管理指標體系和公共節能能耗指標體系。在公共節能能耗指標體系方面,該標準充分考慮了不同地區、行業、單位性質、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采用相對指標體系而不是絕對指標,有利于相同類型單位的節能示范工作,同時在不同類型節能示范單位之間也有的一定的可比性,因此其兼容性很強。
該標準基礎指標100分,其中公共節能運行管理指標體系分值65分;公共節能能耗指標體系35分;附加分10分。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總得分要求≧85分。
2.2校園標準特點
該標準也分為基礎指標和附加指標,基礎指標共12評價單元,包括節約能源資源目標完成情況、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管理體系建設、宣傳教育、系統建設及管理、節能措施、節水措施、新能源、建筑節能、車輛節能管理、綠色食堂、其它等,具有比較強的地域和行業特色。
該標準基礎指標100分,其中運行管理指標體系分值90分;能源資源消耗指標體系為10分;附加分10分。節約型校園評價總得分要求≧80分
兩個標準的基礎指標評價單元、評價項目、分值權重見表一。
表一 兩個標準的基礎指標評價單元、評價項目、分值對比表
四川省高校節約型校園評價標準 | 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評價標準 | |||||
單元 | 項目 | 分值 | 單元 | 項目 | 分值 | |
節約能源資源目標完成情況 | 節約能源資源目標完成情況 | 完成/未完成 | 能源資源消耗指標(35%) | ★用能量指標 | 14 | |
能源資源利用效率(10%) | 能源利用效率 | 5 | ★用水量指標 | 7 | ||
水資源利用效率 | 5 | ★節約能源資源目標完成情況 | 14 | |||
管理體系建設 (10%) | 領導機構 | 3 | 管理制度與實施(29%) | 管理機構 | 2 | |
管理機構 | 2 | 管理制度 | 6 | |||
管理制度 | 3 | 能源計量 | 2 | |||
數據及檔案管理 | 2 | 能源資源消耗統計、分析和公示 | 5 | |||
宣傳教育 (10%) | 節約教育 | 3 | 能源審計 | 1 | ||
宣傳推廣 | 3 | 用能設備運行管理 | 4 | |||
行為節能 | 2 | 公務用車管理 | 5 | |||
業務培訓 | 2 | 宣傳培訓 | 4 | |||
系統建設及管理 (16%) | 能源計量 | 能耗監測系統 | 3 | 建筑及設備系統節能(20%) | 圍護結構 | 6 |
管線監管 | 3 | 供暖空調系統 | 5 | |||
自助化服務系統 | 2 | 采光和照明 | 4 | |||
臺賬管理 | 設備臺賬 | 2 | 其他用能設備 | 5 | ||
數據臺賬及管理 | 2 | 節約用水(9%) | 節水器具 | 3 | ||
能源審計 | 1 | 用水計量 | 1 | |||
系統及設備運行管理 | 3 | 節水管理 | 5 | |||
節能措施 (20%) | 制度建設 | 3 | 綠色消費(7%) | 綠色采購 | 2 | |
辦公教學公寓用電 | 4 | 綠色消費行為規范 | 3.5 | |||
空調系統 | 3 | 資源循環利用 | 1.5 | |||
采光和照明 | 3 | |||||
數據中心 | 1 | |||||
其他用能設備 | 2 | |||||
節氣 | 2 | |||||
節能技改 | 2 | |||||
節水措施 (16%) | 制度建設 | 3 | ||||
辦公教學公寓用水 | 4 | |||||
用水計量 | 3 | |||||
節水器具 | 2 | |||||
節水管理 | 4 | |||||
新能源 (3%) | 供暖供熱系統 | 3 | ||||
建筑節能 (4%) | 圍護結構 | 3 | ||||
綠色化改造 | 1 | |||||
車輛節能管理 (3%) | 公務用車管理 | 2 | ||||
新能源汽車 | 1 | |||||
綠色食堂 (5%) | 設備設施 | 2 | ||||
節約糧油 | 3 | |||||
其它 (3%) | 垃圾分類處理 | 2 | ||||
綠色采購 | 1 |
3 兩個標準的主要異同分析
兩個標準評價的主體框架、評價思路和評價模式基本相同,校園標準新增了較多的評價單元和評價項目,對公共標準部分指標進行了重新組合形成新的評價單元。在總則中,公共標準指標要求大于等于85分,校園標準要求大于80分。
兩個標準均重視節能指標的完成情況。在公共標準中,節約能源資源指標考核完成情況賦值14分,完成為14分,未完成0分,能夠進行其他單元的評價,但總則中明確能源資源消耗三個評價項目為加★項目,為0分不能視為節約型示范單位。而校園標準此項是作為“一票否決”指標,未完成就不再進行評價,更為明確清晰。
能源消耗指標中,兩個標準均采用相對指標來進行評價,評價結構也基本一致。但兩個標準賦值和具體判別指標有明顯的差異。公共標準用能指標為14分,用水量指標為7分,而校園標準能源消耗和資源消耗各占5分,這與校園能源和資源消耗類型的特殊性一致。在具體判別指標上,校園標準單位建筑、人均消耗指標比公共標準高10%。
校園標準更重視管節能管理機構建設和節能宣傳。校園標準增加了領導機構評價項目,把宣傳教育作為一個單獨的評價單元,權重達到了10分,高于公共標準4分。高校的主要職責就是教書育人培養人才,而學生的節能意識培養對國家的建設和節能工作的開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因此校園標準重視宣傳教育引導高校注重學生節能意識的培養是具有戰略眼光的。
校園標準更突出節能信息化管理技術和手段的應用。近年來,節能信息化管理系統在節能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對節能工作的開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校園標準新增了系統建設和管理評價單元,權重為16分,引導高校加強對節能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強化節能管理和考核。相比公共標準增加了能耗監測系統、管線監管、自動化服務系統等項目,并對公共標準的相關項目和內容進行了整合,使評價更具有操作性。
校園標準節能措施和節水措施評價內容更細致,更適合節約型校園建設的實際,此兩項的分值總和達到36分,而公共標準為23分。校園標準在建筑節能項目中,增加了綠色化改造的評價內容。
校園標準增加綠色食堂單元、校園垃圾分類項目以及附加部分增加了熱水計量等內容更進一步體現了校園標準評價的全面性、針對性。
4兩個標準的兼容性和修改建議
4.1校園標準是公共標準的繼承和完善
兩個標準雖然在評價單元、評價項目、賦值權重以及一些具體內容上有所不同,但校園標遵循和繼承了公共標準的總體評價思路、總體框架、評價模式以及大部分評價內容。公共標準具有普遍指導意義,校園標準特色鮮明、針對型強,是在根據高校節約型校園建設具體實際情況的對節約型單位建設評價的進一步完善。因此從總體上看,公共標準是兼容校園標準的。
公共標準比校園標準早4年發布,沒有包含節能型示范單位建設發展的新情況。校園標準體現了節能工作的新發展,能為公共標準的進一步完善和修訂提供參考。
4.2兩個標準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建議
4.2.1修改和完善公共標準迫在眉睫。
公共標準發布已經近7年,目前節能降耗工作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特別是節能管理信息化發展迅速,新的節能技術和節能管理模式如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成效顯著。適應節約型示范單位創建的新形勢需要,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公共標準迫在眉睫。
4.2.2 校園標準的修改和完善建議
1)高校節約型校園評價總得分要求≧80分,標準偏低,建議與公共標準一致。
2)能源資源利用率單元評價分值偏低,建議提高分值。其他評價單元和評價項目的賦值建議根據標準試行和使用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3)部分評價項目和評價內容在多個評價單元均有體現。如“制度管理、建設”在管理體系建設單元、節能措施單元、節水措施單元均有體現;“信息化管理”、“能源計量”、“資源計量”等均有類似現象,存在重復考核,分值權重擴大問題,建議進行精簡合并處理。
參考文獻:
[1]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評價標準.2013,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 財政部.
[2]四川省高校節約型校園評價標準(2017試行).2017,四川省教育廳.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學道街42號(四川省電教館604室) / 成都市一環路南一段20號普利大廈B座316室 電話:028-86539012 傳真:028-86539012 Copyright(C)2017-2020 四川省高校后勤協會 版權所有 備案號:蜀ICP備18030930號 信息管理 |